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系列活动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发稿时间:2023-01-17 16:26:32 来源: 中国网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能源产业要想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能源企业要想取得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是第一步。如何树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能源产业品牌,离不开能源界和品牌研究界诸多领域的专家积极出谋划策,奉献智慧。


(资料图片)

2023年1月13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举办能源产业品牌智库专家会议暨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发展趋势研讨会,数十位专家就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对能源产业、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从专业角度为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下称“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2023年拟开展的项目与活动提出了宝贵建议。

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模式召开,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李冶,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原所长韩文科,中国石油经济研究院原院长、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孙贤胜,中国人民大学国企形象研究院院长,中国石化集团原新闻发言人、党组宣传部长、品牌部总经理吕大鹏,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中国能源报社前总编辑解树江,国家能源集团企管法律部(改革办)副主任李永生,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王进,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经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专家常亮等数十位从事能源产业及品牌研究工作、从事品牌建设工作等权威专家,以及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广核集团、东方电气集团、金风科技、隆基绿能、通威集团、天能控股集团、正泰新能源、四季沐歌、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四川省能源协会等单位参与了会议并就能源产业的品牌发展进行深度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耿明山主持。据介绍,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自2022年3月31日成立以来,陆续邀请到了关心关注能源产业品牌发展的领导专家,以及从事能源品牌研究工作、从事品牌建设工作等资深人士,作为中国能源研究会的(能源产业品牌)智库专家。

在会上,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宣读智库专家名单,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为已到现场的专家颁发聘书。

已公布的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智库专家

史玉波表示,感谢各位专家对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期待携手共同推进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国能源产业品牌的良好形象和价值。

在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牟思南介绍了2023年度开展工作规划。一是要与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宣传能源品牌成果,传播能源产业品牌故事,助力能源产业品牌发展;二是推出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培训班,提升能源企业品牌建设能力水平;三是开展“中国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指数”课题研究、主要梳理能源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已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推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和发展。四是将举办以“品牌赋能新时代发展”为主题的“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系列活动;五是组织召开“2023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与品牌建设年会暨第二届能源产业创新博览会”等等以及能源产业品牌发展相关调研活动。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无形资产、是产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国家展示形象的名片。在会上,权威领导、资深专家就“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发展现状与国际化品牌标准的差异化”进行分析讨论。

以下为部分专家建言摘要:

李冶 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

在国际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也是产业实力的竞争。李冶介绍了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并表示,我国是全球第一能源大国,本身就是个品牌。接下来如何将品牌建设工作更加做精、做深、做实,建议围绕着能源企业做好上传下达的服务性工作,要及时把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市场最新动态向企业主体渗透,同时也要把能源企业的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去传播,为中国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做好服务。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的统一组织下,众人拾柴,将能源产业品牌的火焰烧得更高。

吕大鹏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形象研究院院长,中国石化集团原新闻发言人、党组宣传部长、品牌部总经理

吕大鹏作为智库专家代表发言,他表示,加入中国能源研究会,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自豪,非常乐意为中国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会尽绵薄之力、为能源产业品牌添彩,为能源企业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吕大鹏分析了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存在的挑战、和国外相比的差距。他指出,整体来看,能源产业存在“品大于牌”的情况,即品牌还没有形成与能源产业的贡献、技术水平、世界地位相匹配的影响力。

他列举了多个案例并分析指出,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一把手往往技术出身,对设备、科研等非常重视,但对品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从费用投入上就能体现出来。

二是企业品牌的亲近性不够,部分能源企业宣传高高在上,且个性不够突出,让用户和公众的认知不够清晰。

三是企业品牌沟通的通俗性不够。能源产业人士宣传或接受采访时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影响公众的理解。

四是企业品牌的系统化建设程度不够。企业往往在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产品交付等方面做得颇有成效,但在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等方面缺少专门研究,且绝大多数能源企业没有建立品牌管理体系。

五是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战略不够,在品牌发展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且需要对未来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

解树江 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中国能源报社前总编辑

在解树江看来,能源产业的特点是产品具有高度同质性。他分享了对我国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战略的思考,提出了几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建议:

一是要深化品牌认知。能源企业对品牌认知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既没有专门的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品牌会议、相应的预算。

二是要构建品牌的体系。多数能源企业的品牌价值体系、品牌识别体系,品牌管理体系,品牌传播体系不健全,且存在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三级公司之间品牌体系不一致等现象。

三是要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能源央企积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具有品牌影响力、感召力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结果。

能源产业的品牌建设离不开所有能源企业的贡献。能源各行业以及央企、民企的品牌建设工作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值得互相交流借鉴。

李永生  国家能源集团企管法律部(改革办)副主任

李永生提出,央企品牌建设要树立“6+1”品牌意识和“1+1”品牌方向。

“6+1”品牌意识即品牌战略引领下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价值创造意识、社会责任意识。“1+1”央企品牌建设方向,“1”分别是世界一流企业、央企卓著品牌。

侯玉菡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市场总监

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颇有成绩。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市场总监侯玉菡认为,品牌的核心与“走出去”的底气在于企业自身产品技术与服务能力。

在服务方面,金风科技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社会责任,二是遵守国际规则和规范。此外,做好国际化也能帮助企业在国内的发展。通过引进和采用国际上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规范,来帮助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等方面进行提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李国威 闻远达诚管理咨询创始人兼总裁、美国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原品牌传播总监

建议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为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能源企业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培训方案,如央企和民企,大型企业和创业公司,需求都有所不同,要更好地了解他们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与品牌相关的痛点,针对性提供辅导帮助,用好专家资源。

多位品牌和标准化研究专家从评价体系维度、指数构建方法和原则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

龙建平 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电网公司新闻中心原总编、副主任

针对中国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指数:我个人认为,能源企业品牌就是能源行业的人设,需要建设与维护:

一是与国际接轨,即梳理国际普遍对能源企业正面认知或诉求的指标有哪些?这些可纳入品牌指数建设驱动因素;

二是对照国家的能源政策及国家希望能源企业在社会应塑造的形象梳理指标驱动因素;

三是有能源行业特点,与其他行业明显区分开来;

四是品牌需要与时俱进,有时代特点,每个时代对能源企业的期望值不一样,展示的形象不一样,因此塑造的品牌形象与时代期望能源企业担任的角色一致,这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

五是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牌指数是引导能源企业发展或努力的方向,品牌需要的全体能源企业去维护、去建设。而且品牌建立不易,但任何一家能源企业,特别是服务社会一线的能源企业如果反动品牌建设,极易摧毁建设不易的能源企业品牌。

常 亮 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经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专家

中国城市报社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成功研制了多项国家标准,为《能源企业品牌评价标准》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

常亮建议,标准的制定要遵循品牌评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用好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一是标准制定要体现能源企业文化特性,关注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二是标准制定要与时俱进、突出前瞻性,品牌通用评定体系设定要融合数字化;三是标准制定要体现团体性和先进性特点,具备可操作性,切实发挥评定标准对企业单位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引领作用;四是要与ESG融合;五是建议先制订团标,再制订国标。

李文平 四季沐歌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品牌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从技术创新(技术团队、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承担国家项目等)、市场表现(行业销量排名、占有率等)、用户满意度(口碑、评价)、行业影响力(行业活动、行业内评价、行业担当和责任)等;评价流程可以按资格海选、公众投票、市场调研、媒体评议、专家评审等。

王兵  北京赋能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赋能官

ESG评价对于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应该尤其重视ESG。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一个员工甚至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可能为品牌价值蓄积能量。可以用品牌绩效的方法,将 ESG评价中的一些要求关联到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工作行为绩效评价,发动企业员工和消费者,把ESG的外部要求转化到内部,产生强烈的品牌推动作用。

一些新兴的能源企业的品牌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受到的内部限制或需要突破的地方反而少,更容易做到品牌“从0到1”的超越式发展。

此外,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品牌建设也是同样成立的,需要全员提高品牌意识和风险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与发展、展示能源企业品牌成果及传播品牌故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会上宣布:“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系列活动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史玉波宣布“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系列活动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史玉波对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成立近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表示,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中心正积极打造能源各产业的品牌建设工作者互相交流借鉴的平台。相信在各位能源产业品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在所有能源产业品牌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能源产业的品牌发展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史玉波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要“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能源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上,需要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能源产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能源研究会作为能源行业的社会组织、学术团体,有必要推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为能源产业品牌的建设鼓与呼,作出应有贡献。他提出,要做好下一步的能源产业品牌建设,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全行业对能源产业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要从能源产业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工作。

来源:环球网

作者:齐琛冏

责任编辑:冯峥

标签: 中国能源 企业品牌 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