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该如何书写异域?V.S.奈保尔坦言:
“你前往遥远的目的地,与当地报纸取得联系,然后就能获得你所需要的全部新闻。如果你富有这方面的才华,两天之内你就能交出睿智而又迷人的稿子。但我想象不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经验和知识。”
【资料图】
V.S.奈保尔又是如何书写的呢?《纽约书评》前主编伊恩·布鲁玛写道:
“奈保尔笔下的世界,全靠他的双眼和双耳。他嫌弃大而化之的概括,他听人们说话,不光是他们的观点,还有他们的语调,他们对词汇的精确选择,甚至他们的闪烁其辞。他的双眼同时记录下一切,服装、姿态、表情、那些能让他精准白描的物理细节,就像一个鳞翅目学专家研究蝴蝶。然后他那警觉、从不感伤、对浪漫主义矫情充满怀疑的大脑会对这些细节观察进行过滤。没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真打算去巴基斯坦或是刚果的边远地区,只为倾听无名人物的故事。奈保尔做到了。这表现了一种伟大的谦虚,从最低微的印尼人、最平凡的巴基斯坦人、最穷苦的非洲人身上,他依然能够看到自己的痕迹。”
奈保尔这样阐释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一开始是阿拉伯人的宗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因此,在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我途经的国家,我所遇到的人必须做出双重的调整,适应十九、二十世纪的欧洲帝国,并在更早的时期适应阿拉伯人的信仰。你几乎可以说,我遇到的人经历了双重的殖民化和双重的自我疏离。因为我很快就会发现,没有哪种殖民化比与阿拉伯人的信仰一同到来的殖民化更彻底。被殖民化或被击败的民族会失去对自己的信任。在我谈到的几个伊斯兰国家里,这种不信任具有宗教的全部力量。阿拉伯人的信仰明文规定,在这种信仰发生之前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错误的,都受到了误导,都是异端;在这些信徒的心里或头脑里,他们在伊斯兰教到来之前的历史没有任何位置。于是,这里的历史观念与别处的历史观念相当不同;这里的人没有尽可能地回溯既往、学习既往的愿望。”
最后一句真的太精彩了。
印度呢?“他们放弃智识、观察和理性,变成了‘神秘主义者’。正是在这样的领域,印度不再能理解自身的缺陷所在。看见了神秘之域,就可以原谅或忽视智识的失败,那其实是掉进了印度的陷阱,以为印度土地的贫瘠必然意味着印度心灵的清贫,于是就沉溺于《孟加拉枪骑兵》的浪漫或《印度之旅》的离奇不经。那其实只是在表达一种简单的惊叹。”
在非虚构写作领域,英国人V.S.奈保尔是当之无愧的传奇人物。他是布克奖和诺贝尔奖的双料得主,1932年出生的他,出身特立尼达岛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并开启写作生涯。
《我们的普世文明》是奈保尔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它汇集了二十篇游记和纪实作品,始于1962年的印度归乡之旅,终于1991年的拉美革命调查。奈保尔以脚步丈量世界的参差,在三十年间跨越四大洲,从第三世界角落走到帝国主义中心,铭刻战后世界的分裂和血泪,剖析不同国家政体和意识形态的现实困境。
在这段贯穿一生的旅行和写作中,奈保尔深情回望出生地特立尼达,那座人口仅有五十五万的殖民地小岛;也一次次地重返印度,那是父辈的故乡,是“一个我会怀着巨大的柔情想起、但最终又总是想要逃离的地方”;又将目光投向更远大的世界,如战地记者般闯入风暴的中心——在刚果新王的独裁国度,于丛林和河流中寻找黑暗的心;卷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肮脏战争,在墓地和妓院间撞见阿根廷的灵魂;现身美利坚的选举现场,见证金钱、权力和电视如何谋杀智识和炮制民主。
奈保尔写道:
“这本文集里的文章,是我的一生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日子里,我常常接受委托,踏上旅途去写作,我必须记述形形色色的地方,这对于我的能力而言,也许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扩展。这是一段美妙的经历,而本书的读者可以把它当作那个时代的纪念品来加以端详。”
奈保尔对世界的书写,从来没有真正的宏大叙事,而是以细节铺陈文明的分歧。他写道,他在爪哇旅行时遇到一个一心想要成为诗人、过一种心灵生活的年轻人。“这样的野心是他所接受的现代教育给予他的,但他很难向他母亲解释清楚他到底想做什么。需要强调的是,他的母亲是一个有教养、举止优雅的人。她的仪表、穿着和谈吐都很优雅;她的举止沿袭自爪哇的宫廷,就像是一种艺术。”
于是奈保尔问对方:“你母亲暗地里不会为你是一个诗人而骄傲吗?”他用英语回答说:“她一点也不懂诗人是什么。”
这是因为,在这个年轻人的母亲看来,“她祖国的史诗——这些史诗对她而言就像是神圣的经文——已经存在,已经被写了出来。大家需要做的只是去学习或者参考它们。”
这段经历很容易让奈保尔想到自己的人生,因为他的特立尼达出身与之十分想象。当然,奈保尔是幸运的,他写道:
“我们来自印度,是一个从事农耕的移民社群。是我父亲给了我成为一个作家的野心,让我与写作以及关于写作的种种观念相遇。他生于一九〇六年,他的祖父还在襁褓之中就来到了特立尼达。尽管在那个小小的农业殖民地存在着种种阻碍,我父亲不知为何产生了想要成为一个作家的愿望;他让自己成了一个记者,尽管在那个殖民地,从事新闻工作的机会非常有限。”
实际上,在同样信仰印度教的特立尼达,在奈保尔的家庭里,“没有一个长辈会想去从事文学创作。我父亲在特立尼达是通过英语获得这个观念的;尽管在那个殖民地存在着种种阻碍,我父亲不知为何获得了一种观念,一种与英语相联系的高级文明的观念;他也获得了一些关于文学形式的知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光有感知力是不够的。你需要掌握能够容纳或承载感知力的形式;而文学形式,无论是诗歌、戏剧,还是小说,都是人为创造的,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奈保尔也正是在父亲的感召之下,立志成为一个写作者。他深谙一点:“我想强调事情庸常的这一面,因为它容易被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容易只想到写作那个人化的、浪漫的一面。写作是一种私密的行为,但书的出版从一开始就关涉到某种特定的社会协作。这个社会拥有一定程度的商业组织。它还有特定的文化或想象的需求。它不相信所有的诗歌都已经被写出。它需要新的激励和新的写作;它也拥有对新创造的事物进行判断的准则。”
当然,这种社会氛围在上世纪50年代的特立尼达是不存在的,所以奈保尔如果想靠写书生活,就必须迁徙到那种可以靠写作生活的社会中去,他当时唯一的选择是英国。
即使后来,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基于当地文化和经济条件,在奈保尔眼中仍然缺少诞生他这样的作家的空间,比如在原教旨主义中不再向前看的伊斯兰世界就是如此。
奈保尔对英国并没有太多归属感,尽管他在英式教育中成长,并在英式文化的包容下成名——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无法为他提供的。在世界的每个地方,他都像一个局外人,也像一个流亡者,这让他更具洞察力,但也让他有阴郁的一面。
奈保尔在书中描述的地区都曾是殖民地,而在摆脱殖民地身份后,这些地方并没有顺利过渡至正常状态,反而经历了混乱失序、经济崩溃乃至各种残杀,刚果(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许多人认为,这些后殖民地国家的落后,是因为殖民者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但它无法解释那些从殖民地渐渐成长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国家的例子。事实上,类似刚果(金)这样的国家,一直有着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愚昧。
奈保尔写道:
“ 蒙博托实现了和平,建立了王权,这是他的巨大成就,但他的王权是荒芜的,对国王的崇拜窒息了这个民族刚刚获得的一点智识进步,‘本真性’问题引发的智识混乱让人们产生了对强盛的严重幻觉,再度关闭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将人们引向未来更深的绝望。”
1973年,蒙博托推行国有化,没收外国人的企业与资产,收归国有。奈保尔写道:“蒙博托主义就这样简化着世界,简化着责任和国家的概念,简化人民。”
这种情况在非洲并不罕见。人们痛恨殖民者,但却陷入反智主义,建立愚民统治。在奈保尔看来,保障个人权利、允许个人追求幸福与自由发展,并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是普世文明,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它隐含了特定的社会形态,特定的觉醒精神。我不能想象我父亲的父母能够理解这个观念。在其中蕴含了如此之多的东西:个体的概念,责任,选择,智识生活,志业,自我完善,以及成就的概念。这是一个广阔的人性概念,无法被缩减成固定的体系,也不会激发狂热。但人们知道它是存在的,而正因为如此,其它那些更为僵化的体系最终将会烟消云散。”
当然,奈保尔眼中的普世文明从不完美,它仍在自己的进程中。
书名:《我们的普世文明》
作者:[英国] V.S.奈保尔
译者:马维达 / 翟鹏霄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图源 |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RECOMMEND
标签: 在智识荒芜的时代 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书房
- 在智识荒芜的时代,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书房
- 焦点短讯!【云课堂】软笔书法基础(三)
- 卑鄙,依然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内地第一美人,27年后依然吊打内娱
- 刘震云持股影视公司经营异常 注册资本500万元
- 离巢多年!TVB男神高钧贤挑战反派演技获赞,有望拿下奖项
- 周杰伦回应自己最好的作品:都像是自己生的小孩
- 世界滚动:林志颖透露车祸后近况 将在明年2月份正式开工
- 浙江衢州衢江农商银行被罚50万元: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等
- 世界关注:兴业银行无锡分行开展2022年无偿献血活动
- 领悟新思想:无锡工行宜兴支行开展青年党团共建活动
- 天天观察:国网宁城县供电公司:当好“电力服务员” 解决企业用电之“急”
- 全球快播:「糖球社」开启你的虚拟主播之旅!招募深度合作VTB!VUP!中之人!
- 当前聚焦:二次元精选美图(ฅ>ω<ฅ)【100】
- 孤独摇滚
- 一个镜头几千万的流体特效!获得艾美奖多项视效奖提名的Houdini大佬带你起飞!
- 二次函数顶点公式看这里!二次函数配方法你知道吗?
- 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来了!镁的化学式怎么写?
- 毛遂自荐是什么意思?毛遂自荐原文及注释都在这儿!
- 孔融让梨的现实意义有哪些?孔融让梨的故事看这里
- 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谁?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增速放缓
- 世界观速讯丨多图直击|穿梭大栅栏的服务队,感谢你们为大家负重前行
- 世界讯息:世界杯今日看点:日本力拼西班牙 德国战哥斯达黎加
- 外媒:埃及沙特希腊有意联合申办2030世界杯
- 零容忍!揪出“隔空猥亵”孩子的“网络大灰狼”
- 每日速看!聚焦八大热门赛道,大咖热议创新与投资之变
- 【环球速看料】北京市应急局提醒:本月谨防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 世界微头条丨巴西“球王”贝利再次入院检查
- 全球聚焦:“蔬菜包”上门!北京近千名送奶员加入社区送菜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