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全球快看点丨他专攻只有173个字的字帖,一投稿便入选全国书法临帖展

发稿时间:2022-12-06 08:07:04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

当代书法要求人们在学习书法时,要多学多融合,可以说,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对古人的碑帖学习临习至少要达到两种以上,并且在形成自己的作品时,还要把它们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评委才认为你是学了多个古人的作品,但是,融合时又是一大难题,让许多书法爱好者望而生畏,因为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想要融合起来,如果没有一定的悟性和创作能力,的确是很有难度的。

上面看到的这幅作品是一位作者入展于全国临帖书法展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出自东汉摩崖作品《杨淮表记》,如果对此碑熟悉的话,这幅临帖展作品并没有对原作进行过很大的“改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把原作“照搬”过来,而下面的也是他的创作作品,这是临帖展所要求的,即要有一副实临作品,还要有一副创作作品一起投稿。

就创作作品来说,作者也是没有经过多大的“改造”,可以说是完全照着《杨淮表记》的风格进行了一番创作,如果打眼一看,还以为是临摹作品。但这幅创作作品,包括他的临摹作品为什么没有融合其它风格而能进入到全国书法临帖展?有的人说,这可能是运气好,也有人说,这个字形很丑,评委就好这一口,入展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幅作品入展呢?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作者在《杨淮表记》上下足了功夫。我们知道,《杨淮表记》是东汉时期的摩崖作品,他的风格是凝重中有飘逸感,奔放中不失法度,朴拙中见灵秀,有天然古朴之趣,结体宽博疏朗,气格宏大,气象高古。即使这样一件作品,很多人对此却是望而生畏的。为什么?因为它的字形与笔法太过难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不喜欢这样的字形,另一方面其字迹不清晰,笔法难以扑捉。但这位作者恰恰是在这个碑帖上下足了功夫,营造了一定的书写功力。

第二,较好地把握了《杨淮表记》的风格。此碑有天然古朴之趣,也有飘逸奔放之风,但很多人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并不很长,有些人甚至就一眼带过。之所以没有能吸引住人,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它的认知,尤其是对其风格的认知还不到位,总是从表面上看字形是否美观,而忽略了它的内在及风格。这位作者从深层面上理解了《杨淮表记》内在气质,从而在学习中能很好地吃准、吃透它的主要风格,这是赢得评委认可的关键原因之所在。

第三,精准临摹,大胆用笔。不论是字形还是点画,这幅入展作品对此都做到了精准临摹,并且在用笔上是大胆行笔,这是值得提倡的另一个方法。尽管原作的拓本字迹很是模糊,即使有些人对此作了清晰处理,但从整个作品中的点画来说,它是刻在石头上的作品,其点画都是有一致性的精细,而这位作者在临摹中,好像是“翻刻工”一样,又好像是创作者一样,对其点画按照书法艺术性的要求,进行了一些细微变化,如某个字笔画粗一些,某个字的笔画又细了,较好地遵循了艺术性的要求,让作品富于变化,这是又一高明之处。

临帖展不要求人们过度地去创作,而是考察学习者对原作学习的程度,如果过度地放开创作,那评委一定认为对原作学习不扎实、不到位,肯定是不会被选中的。从上面这位作者的临摹、创作作品来看,学习古人,不仅要吃准其字形,还要在笔法、风格、气象等方面进行融会贯通,也就是要把古人的全部“拿过来”,变成自己就是古人的样子,如此一来,才是临摹的最高要求。

标签: 他专攻只有173个字的字帖 一投稿便入选全国书法临帖展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